一是屠宰量大幅增加;
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二季度屠宰生豬277.7萬頭,同比增加104.2萬頭,增長60%;
二是省外銷售明顯增加;
二季度生產豬產品出場32.1萬噸,同比增加10.7萬噸,增長50%,其中省外銷售17.5萬噸,占總生產量的55%;
三是生豬及豬肉價格大幅下滑;
4、5、6三個月平均價格與同期相比降幅超過50%以上,6月21-25日降幅超過75%,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.90∶1。已經降至國家發(fā)改委確定的豬糧比價一級預警警戒線。前兩年,百姓面對價格超預期上漲的豬肉望而卻步,出乎預料的是,不到一年,豬肉價格開始下跌,而且幅度之大,讓人不敢相信,時至今日,豬肉的漲價潮來得很快,但沒想到去得也快。6月底7月初生豬價格出現(xiàn)了恢復性增長,最近我省豬價15元/公斤左右。生豬價格出現(xiàn)大幅波動,反映了三個深層次誘因:第一是生豬市場的脆弱性凸顯,小規(guī)模分散飼養(yǎng)占主導的現(xiàn)狀沒有根本的改善,短期行為,既得利益是其觀念的主流,扎堆飼養(yǎng),跟風式“壓欄”或“拋售”等隨意性運營方式,必然導致市場出現(xiàn)頻繁波動;第二遵循市場運行規(guī)律的生豬價格形成機制尚未構建起來;第三各級政府的調控能力太弱,國家收儲2萬噸,相對于龐大的生豬市場,無疑是杯水車薪。目前,絕大多數(shù)省市縣并未啟動豬肉儲備。
我國豬肉價格大幅下跌的背后,很多人歸結于豬肉進口量過高,2020年,我國共進口了439.22萬噸的豬肉,同比漲幅達到了108.34%。2021年的前5個月中,我國進口了196萬噸的豬肉,同比增加13.7%。這樣的進口量在加上連續(xù)五個多月的跌幅確實讓大家產生了懷疑。
但是,進口豬肉并不是主因,充其量它是加速豬價下滑的一個因素而已。因為,我國每年的豬肉消費量基本都在5000萬噸以上,僅僅幾百萬噸的進口豬肉,是沒辦法對我國的豬肉價格造成較大的沖擊的。
所以,豬肉價格下跌的主因還是在國內供給短期內增加了。今年5月份,我國的生豬存欄數(shù)同比上升了23.5%,基本已經恢復至了正常時期的水準。此時,超大數(shù)量的超大豬源開始集中出欄,供給量陡然增加,而消費跟進不足,供需關系的失衡,才是如今豬肉價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。農業(yè)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,近年來,隨著消費習慣改變,牛羊肉、海鮮等豬肉替代品供應全面增長。一季度,牛肉產量165萬噸,增長6.0%;羊肉產量104萬噸,增長8.3%;禽肉產量562萬噸,增長7.4%。替代品大幅增長,這是豬肉價格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其他肉類市場較為平穩(wěn)。二季度牛產品出場1.5萬噸,同比減少0.3萬噸,下降20%,其中省外銷售0.7萬噸,占總產量47%,省內0.8萬噸;羊產品出場0.3萬噸,同比下降11.7%,其中省外銷售0.15萬噸,占總產量的50%,省內0.15萬噸;禽產品出場10.6萬噸,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,其中省外銷售5.2萬噸、省內5.5萬噸。
當前,國家多部門多措并舉,應對“豬周期”下行壓力,同時,鞏固生豬產能恢復成果,確保市場供應。
針對豬肉價格持續(xù)下行,近日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發(fā)布了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三級預警,提示養(yǎng)殖場戶科學安排生產經營決策,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。農業(yè)農村部也采取四項舉措,來有效緩解“豬周期”下行影響,鞏固生豬生產恢復成果。一是加強生產和市場監(jiān)測,及時發(fā)布預警信息,引導養(yǎng)殖場戶合理調整生產結構,把握生豬出欄節(jié)奏。二是加強非洲豬瘟的常態(tài)化防控。三是促進生豬產業(yè)轉型升級,加快調整產業(yè)鏈布局,通過提升現(xiàn)代化水平來提高應對風險能力。四是出臺生豬生產調控方案,穩(wěn)住能繁母豬存欄量,確保生豬產能安全。以能繁母豬存欄變化率為核心調控指標,我們在能繁母豬存欄量上得比較快的時候,提醒大家要注意把控一下生產擴張的節(jié)奏,在能繁母豬出欄量出現(xiàn)大幅度下降的這種苗頭的時候,及時采取措施,避免過度淘汰母豬。這樣和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他們的市場調控的措施結合起來,我們相信對平抑“豬周期”會是一個這個很有效的辦法。